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朱崇科的求知阁

无忧无惧,刚韧有度

 
 
 

日志

 
 
关于我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教授、博导兼系主任。本博客已经停止更新。 本人新博客为http://blog.sina.com.cn/sysuzck。

表演,因你介入而飞扬  

2009-05-21 09:18:04|  分类: 舞文弄墨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学期的课程随着昨天考查、考试的结束而落幕,但于我本人,偏有一丝意犹未尽之感。曲终人散之余,其实往往也包含了难舍的迷恋,而且因为在乎而藕断丝连。
 
讲课,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把课程内容看作是固定的基础,那么好的授课必然带有表演的成分。当然,内容的固不固定和讲授者水准密切关联,哪怕是同样的素材,角度转换其实也意味着新意盎然。更何况,知识其实是常新的?但另一面,如今网络发达,单纯依靠资料秘笈已经难以笼络人心,归根结底,学识、视野、风度成为授课的灵魂。
 
昨日有两件事情令我慨叹。上午10:30,我正在C307课室批改学生交上来的《身体政治》课程论文,一个瘦瘦的学生在门口逡巡了颇有一会儿,最后终于勇敢的上来找我,我以为是交作业的,或者问问题的学生,正准备直面。谁知他拿出一本稍微有点泛黄的拙著《考古文学“南洋”》请我签名并题字,我一边询问,一边写字,最后大吃一惊,我总以为,这类书其实更应该是中文人的读物,谁知他居然是物理系的,而且据他说,居然还颇有一些同道喜爱中文。看到自己龙飞凤舞的笔迹,“登高以致远,宁静以淡泊”,我颇有感慨。
 
下午2:00,是08级当代文学史的考试时间。班长王玉玲同学代表全班送了一份礼物给我(其实是让我转赠给KS的小熊储蓄罐),让我颇觉惊讶。四年多来,上课后总是收获真真假假长长短短的掌声,但实物却是第一次。回到家中,打开里面的纸条,也令我颇觉欣慰。这年头,保留祝福的方式其实该是刻录,我把部分文字记下来,以便更好的收藏。
        “亲爱的朱老师:
         首先,谢谢您这学期以来的辛勤耕耘!
         您的博学和特立独行的个性让我们印象深刻;您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以及课后和同学们耐心细致的交流让我们肃然起敬!真心地谢谢您!”
非常感谢中大学子对我——一个普通教师的厚爱。上面的肯定其实既是我份内的事务,又是我的奋斗目标,因为你们的回应,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当然,同时,也感谢你们对犬子孔圣的关爱,也帮助我“收买”他的淘气与任性——如今,他愈发“贪婪”,既要长时间的爱、耐心,又需要物质的刺激。
 
自从回归中大以来,我从未对上课轻视过(这跟国外的受训相关),无论是中文系的核心课程,还是全校公选,无论是研究生课程,还是被某些人视为垃圾的全校必修——大学语文。我相信,上过我的课程的同学可以作证。但之所以如此,从小处说,于我个人的做事风格与理念吻合,当然,也可累积一个普通教师最丰厚的精神财富——名声(鸟都知道爱惜自己的羽毛),从大处说,是为了宣扬中文系以及对我们中大的学子负责,希望他们可以接受应该受到的优秀教育。
 
但坦白说,另一方面,我有时也感到惶恐。相当一部分同学其实并不理解老师的苦衷,在台上落力的表演,而自以为是者则根本就逃之夭夭,不给你表演的机会。或许,听过京剧或其他剧种的朋友知道,在演员出场表演一句结束的时候,往往会响起票友们适时的叫好声。很多时候,表演,因为喝彩而飞扬,这个喝彩,既献给努力表演者,同时又留给热心挥洒的票友们自己,为此,台上台下的表演才会打成一片,甚至变成“诸神”的狂欢。
 
对待学习,同样如此。很多课程,在内容难以世俗化或简易化的前提下,积极的介入至关重要:想想看,无论你如何对待、逃避,它都是绕不过去的大山;更务实的做法,则是和积极的老师一起努力,积极介入,把高峰踩在脚下,把高度累积成“远瞩”。
 
我从来不在乎恶意攻击者的龌龊和粗俗,但我在乎同行们和理解者的喝彩,我知道那既是鼓励,又是鞭策。这一切都让我继续努力、鞠躬尽瘁,那你呢?
  评论这张
 
阅读(81)|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