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朱崇科的求知阁

无忧无惧,刚韧有度

 
 
 

日志

 
 
关于我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教授、博导兼系主任。本博客已经停止更新。 本人新博客为http://blog.sina.com.cn/sysuzck。

应培养更多心理分析师  

2010-02-11 13:15:35|  分类: 反思教育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脆弱似乎超出了我的想象。任性自我、缺乏自控力,怕吃苦耐劳,有些时候自私,缺乏集体意识和利他精神等等,如今的80后一代大学生让大学承担了似乎更多的精神压力。

当然,由于教育政策的急剧变化,疯狂扩招、收费而相关配套严重滞后等等又使得问题加剧。所以,接二连三的看到一些年轻的学子选择了做飞天一跳。

在为他们深切惋惜之余,也觉得建立职业心理分析和滋润制度的必要性。辅导员所涉及的事情太多,行政事务,向上级负责汇报等等让人疲于奔命,薪水很低令人迷惘。单纯依靠他们,我觉得似乎太过。除了他们负担重以外,真正调理内心,仍然需要专业的心理分析师。当然,不是要他们退出,而是起到辅助作用。因为有些学生或许更喜欢和辅导员交流。

中文系的导师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但有些学生反映老师没有起到应有的理想作用,甚至一年只见一次面,交上去的作业没有反馈等等。当然,导师们也可发挥生活方面的指导作用的。

但总体而言,让心理分析师负责心理,让辅导员辅导精神和生活。这样似乎更加合理,而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有些人太容易选择轻生。

  评论这张
 
阅读(20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