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朱崇科的求知阁

无忧无惧,刚韧有度

 
 
 

日志

 
 
关于我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教授、博导兼系主任。本博客已经停止更新。 本人新博客为http://blog.sina.com.cn/sysuzck。

学会坚强——参观小罗斯福故居  

2010-02-11 15:39:41|  分类: 舞文弄墨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相关图片可参http://sysu.schoolblog.cn/zhuchongke/album/633273333706021250.aspx

巴德学院的秋休(Fall Break)的狂欢似乎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就在很多同学和老师雀跃着大包小包出去度假的时候,我决定要在家中看书,并且校对自己的书稿。毕竟,这才是自己的时间。

然而,好事多磨,106日一大早打开电脑,却发现网络瘫痪,抓起电话,却发现也只能拨内线。无奈之中,记起S曾经约我一起前去Hyde Park游玩。于是,搭乘巴德巴士站1008LOOP(环线巴士)。上车后,才发现,今天的巴士变成了小小巴(Minibus)。黑人大叔司机很友善的解释说,大车拿去检修了,所以,只好坐这班,而且重复两次说今天免费。真是令人感慨,尽管原价也才50分美金。

一路上,风景秀丽,乘客极少,中途大概只有4个站左右,都是大型购物中心、小镇中心之类的。曾经上过一个印度女人,一对白人老夫妇和一个残疾白人男子。平常运行车速相当快,但在等人上车时,司机却极有耐心。尤其是等待那位残疾人时,他一直非常耐心。不难看出,这位黑人大叔很享受自己的工作。以至于到了Hyde Park,他突然决定还有意带我们兜了一圈小镇,然后很快将我们放到一个地方。下车时,他告诉我们,这里是罗斯福总统故居。而在我们准备离开海德公园时,恰好碰见他下班,他还好心的告诉我们搭乘Loop的具体站点。这是后话。

真的令我颇为惊喜,又惭愧,著名的海德公园与伟大人物的缘分,居然在我这里毫无概念。小罗斯福总统绰号“FDR”,其实就是他名字的缩写Franklin D. Roosevelt。之所以是小罗斯福,因为他的堂叔西奥多·罗斯福1901年任美国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当然,很有意思的是,在这一年,罗斯福却站在他叔父的对立面,以民主党候选人身份出现。他的叔父为此怒斥他为叛徒。当然,有意思的是,他的太太却是老总统的侄女。

罗斯福(1882130-1945)的家庭背景极好,他的故居可以很清晰的显示出他家境极佳,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尔后逐步从政:1910年当选纽约市参议员,1913年担任海军助理部长;1920年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此次竞选最后失败)。

但小罗斯福有着坚强的意志。他可以坦然面对很多坎坷。1921年夏天,罗斯福带全家休假时遭遇林火,在扑灭了大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但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并且残疾了。但1924年他重返政坛,1928年担任纽约州长,1933年击败胡佛,就任美国第33届总统。而且,他在193619401944年的大选中,罗斯福又连续三次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这些当然都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他的辉煌,但实际上,他任上最大的考验却至少有两次:119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2,珍珠港海战导致美国卷入二战。结果证明,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战争指挥(被称作The War Presendent),他都是卓越的。当他于1945年去世时,很多人痛哭失声,因为他们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漫步于他的故居,你会感觉到浓厚的人文气息。像他提出的激励民众的四个自由口号:1Freedom of Speech2Freedom from want3Freedom of worship4Freedom from fear。无论在什么时期,其实都可以使用。

故居里面的风景相当迷人,也是鹅的世界,一群群的,不怕人,在草地上、树荫下怡然自得。很多不同时期的建筑都保护得很好,虽然是周末,很多人参观,但你却听不到喧哗和吵闹。我曾经专门在他图书馆门口的椅子上缅怀,觉得环境真的可以决定人的视野和心胸:在绿树下可以自由反思,放眼望去,却是大片的草坪,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往往能够既能够珍惜生活,又高瞻远瞩。

而他的后花园则更惊人:不远处就是一座山坡,白云环绕,小鸟啁啾,绿意满怀,真的是修身养性的地方。故居内部还有自己的花园,树林,等等。在不同季节来临的时候,它们却也争芳斗艳、其乐无穷。我们去的时候是秋天,恰恰可以欣赏到不同品种的树叶因了季节而颜色各异,在有限的空间内蔚为大观。绿地、蓝天、大树、飞鸟等等,让人觉得其实更像是身处自然,天人合一。

不知不觉中,漫步其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有点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可以让他在屡遭挫折后仍然可以挺身而出?是什么让他能够在艰难困苦中保持旺盛斗志?

或许正如本文标题所言,选择坚强。他不止是自己的坚强,也是民族的中坚。临走时,我对S开玩笑说,“我终于平衡了,原来罗斯福也是个农民!”言毕,大踏步离开。

  评论这张
 
阅读(55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