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朱崇科的求知阁

无忧无惧,刚韧有度

 
 
 

日志

 
 
关于我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教授、博导兼系主任。本博客已经停止更新。 本人新博客为http://blog.sina.com.cn/sysuzck。

成才,因为关爱——巴德工作总结  

2010-02-12 15:55:27|  分类: 反思教育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成才,因为关爱

——巴德工作总结

朱崇科

 

20078月底到20085月底,我因公出国,到素有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重镇之称的纽约哈德逊河畔的巴德学院(Bard College)担任交换教授。

在临出访接受巴德刊物《巴德人》(Bardian)采访时,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尽责的好教师,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一个勤奋的学习者。如今回首往事,反倒可以借此提纲挈领。

1一个尽责的好教师。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毕竟,某种意义上说,我既是中山大学的代表,又是巴德的雇员。我绝对不能辱没这两所学校的名声。为此,我制定了相关计划,从各个层面展开我的工作。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在学习上相对严格,教导他们不仅仅是本学期功课的结束,而且,关键是也能够提升自我,顺利渡过巴德其他学年的考验。

我在巴德两个学期,主要教授全校必修课1、一年级研讨班(First year seminar);选修课,2、文学与电影中的中国形象;3、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一年级研讨班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在巴德学习音乐的一年级新生。这门课程时间、专业、方法跨度很大,两个学期要阅读不同学科的经典20余本,而学生基础相对来说很差,教学难度不小。在教学上,我严格要求,而在生活上,尽量给她们提供方便。关键是,我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多年的学习、研究和做人的心得传授给她们。两个学期以来,除了因为一个作弊被抓恼羞成怒的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以外,其他学生皆能够较好的理解这门功课和老师的苦心,最终得以延续在巴德的课程。

两门选修课,效果相当不错。因为这是自己的专业,所以更能够纵横捭阖、深入浅出。学生们反映不错。

2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在巴德,当然要密切关注人家的特色教育——博雅教育。对此概念的理解,显然非此处只言片语可以解决。简单而言,就是把人当人看。

在巴德,学生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教工,最后才是后勤管理和服务部门。这和中国的官本位大学体制差别很远,因为如此,学生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一间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学生的需求至关重要。同时,作为老师,也会受到充分的尊重。学术的自由、尊严、快乐都可以很容易体会到。在学术框架内,任何的政治、权力都不可以践踏。这是绝对受法律保护的。

其次,精英教育。在巴德,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很好的呵护,不象中国的大学,俨然养鸡场模式。巴德的班级,一个班上控制在10人以下。比如文学与电影中的中国这门选修课,报选的学生达到了16人,为此,我必须将之划分为程度不同的两个班,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参加者都必须受到充分的尊重、爱护和学术灌溉。

第三,充分的知情权。所有的学生、老师、后勤其实就是一个和谐的社区,大家对所有的公共事件都有知情权。大到学校领导的任命,教授的选拔,小到教工添丁,寻求搭车,等等,每一件事都透着浓浓的关爱。你不得不觉得是身在其中,有充分的认同感。为此,想到我们的人事制度,似乎也需要改革。至少,教授们应该有更充分的权利,学生们要被分配更多的关爱。

3一个勤奋的学习者。作为老师,学正为师,身正为范。一个老师,同时也必须是永远的学习者。我不仅是在备课中学习,更关键的是,做到学养精深基础上的深入浅出。

我的原则是,在开一门选修课的前后,必须有一部书稿作为后盾。在开设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这门课程中,我同时也孜孜不倦的进行学术研究,两个学期下来,写了6篇有关鲁迅的论文,迄今已经发表了两篇。而一本书的初稿《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已经基本完成,最迟2010年可以出版。

同样,我也利用美国的英文资料,研究华文文学研究最前沿的思考。200712月,作为大陆学者唯一代表,我受邀到哈佛大学参加有关华文文学的会议。会后,我不断反思,觉得有必要将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终于在083月完成了一篇新的论文《说Sinophone》。

在巴德的9个月中,我当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某些不足。比如,在教学方法上,严格有余,也要更具弹性。同时,80后与90后学生的风格,尤其是某些艺术类学生的风格必须要重新适应。当然,反过来说,从个体成长的人文教育来看,国内的艺术类教育(音乐、美术等)基本上是失败的。

 

结语:如果单纯以中山大学和巴德进行比较,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可以更精致些,绝对不能再以GDP的增长模式单纯追求数字的提升,在我看来,最关键的是,对每一个个体都要充分尊重,并提供更好的环境。这必然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必须进行深层改革,而不是单纯打着国际的旗号实施操控、倒退的土政策;同时,我们的教授必须能够拥有更大的权利,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管理上;后勤部门似乎更应该明确自己的服务职能,而非“我管你”的颐指气使。

坦白说,我所深爱的中山大学要力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走更长的路,也必须在其他高校之前进一步深化改革。也希望在合理的弹性空间内,可以锐意创新,在大众教育中创出一条对学生精英因材施教的新路,这样既能为国家培养和奉献人才,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度认同感。毫无疑问,只有有个性的学生和老师,才是一个好大学的灵魂。

  评论这张
 
阅读(519)|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