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朱崇科的求知阁

无忧无惧,刚韧有度

 
 
 

日志

 
 
关于我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教授、博导兼系主任。本博客已经停止更新。 本人新博客为http://blog.sina.com.cn/sysuzck。

春风、南风与罡风——《粤海风》100期感言  

2014-02-11 20:29:53|  分类: 只言片语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春风、南风与罡风

——我对《粤海风》的一点观察

朱崇科

 

作为一个在广州居住接近15年的人(我1994年从山东来广州中山大学读书,除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攻博近4年,美国纽约巴德学院执教1年,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半年,其他时间都在中大),对广州的热爱自不待说,甚至还形成了一种对抗性偏见——我觉得中国主流媒体和文化圈远远低估了广州(含岭南文化圈)的独特性和文化力量。仿佛提及香港,某些自以为是的北方人/文化人总撇撇嘴,“文化沙漠。”或者是即使意识到她有文化,但还是认为更多是通俗文化流行,资本主义消费文化当道,最多只是文化产业。

窃以为,广州自有自己不可替代的文化特点,虽然在大一统和一体化的中国大陆文化操控中,她难免打上了主流价值观的一些色彩,但骨子里却显示出不可遏抑的民间特质——比如包容、务实和个性独具。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期刊《粤海风》也打上了类似的广州文化特质。

身居长期开放的广州,毗邻港澳台,这份期刊带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比如主题上的开放性,既有人生百态,热点现象扫描反思,又有艺苑杂谈、文化解剖;既有现实关怀,又有历史回望;既国际化,又本土化(尤其是结合岭南特色)等等。同时,也务实犀利,很多议题和专论不虚与委蛇、拐弯抹角,而是单刀直入、酣畅淋漓,让人拍案叫绝。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所谓的春风化雨、南风旖旎,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尤其是千姿百态中感受到开放、多元和包容的魅力,甚至提升自我。

时光飞逝,这份文化期刊居然也要100期了,令人感慨岁月的残忍和坚定。但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历练和脚踏实地的累积,我当然相信《粤海风》可以继续秉承优势传统,弘扬广州气质,但同时,正是因为身处南方,偶尔也难免暖风洋洋,令人慵懒,而文化的建设必须要始终多元荟萃、互溶、对话乃至冲突,为此罡风的粗犷和厚重其实也是一种必须,好比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南人的灵动中,也需要补充北人的刻苦,这样才会是真正长远的聪明、智慧,也才能够坚持不懈的创造。

我期待《粤海风》可以持续精彩、造福各界!

  评论这张
 
阅读(630)|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