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绚烂之后往往归于平淡,奔波之后就往往是平静而朴素的平稳推进,可谓“波澜不惊”。本周开了3次会:一次是系内的党政联席会议,总结也商讨下个月的工作计划;另两次分别是思政会和教务会议。对于我们2017级的学生和有关课程设置至关重要,毕竟下月初必须提交2017级新生的培养方案。当然,无论如何忙碌,还是尽量积极参与本系的青年学术沙龙,居然已经到了第十讲——时光荏苒,岁月催人老,但看到稳健推进的历史痕迹还是令人开心的事情。
毫无疑问,人才引进和学生培养始终是我目前工作的第一要务,但前者更是重中之重。没有足够的优秀教师,谈论培养都只是画饼充饥,好在一切进展顺利。已经在4月中召开了第一次聘任委员会议并且上报有关材料(从40多份材料中选了10份)。希望5月份内展开两次面试,并启动聘任程序。我有自己的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或许有限,但态度必须积极,方法必须有效,当然也允许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更好的开展工作。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忙碌和时间被碎片化,本周只剩下了阅读,而缺乏有关对论述的思考。
发表。接受《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约稿,在2017年第1期上发表拙文《论谢裕民对新加坡性格的再现》。
阅读。1《文学的阅读》(洪子诚老师阅读摘选,坦诚可读,但阅读书目略显狭窄);2《阅读力》(论题重要,但论述深度一般,随便翻翻即可);3《华文文学》(2017年第1期,整体尚可,但有些栏目日益鸡肋,比如所谓的名家,往往只剩下边角料了);4《锡山文艺》(46期,新加坡文艺刊物,师兄南治国执掌以来变化,尤其是提升很快);5《语言文化与研究》(第六辑,必须更开放,否则就变成了自己过家家的浪费纸张)6《脂肪:文化与物质性》(这是帮胖人找到了学理依据);7《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知识,权力与自我》(很有条理,它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各自的发展理路以及各位大家的经典观点进行了缕述和剖析,思路非常清晰,关键是言简意赅,适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文友阅读);8《<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与马华文学思潮审美转向》(资料详实,论述持中,可以更锐利一点);。
本周微博一览:
1.一大早就被鸟叫、风声、凉意唤醒,索性起来读书。天气阴沉,但读书让人海天辽阔。感谢人生。
2.跑者,只听从内心的声音,照顾身体状态,至于其他都在其次。放空,是为了把美好装得更多。
3.不知道要弯几个弯你才明白我的直爽,好比迂回曲折是为了更直截地解决问题。有人只看到深刻背后的痛苦而无法洞悉睿智之乐,看到了挫折的磨人而看不到相关坚韧的平静与强大。我始终坚信付出必有收获。
4.要么绚烂如花,要么朴素如山。沉默的时候,也是在内外兼修的积淀。
5.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雨天的珠海校区有一种羞涩,一种清新,一种大气,偶尔一丝缠绵。
评论